你的位置:开元内部 > 新闻动态 >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瓷器:藏家梦寐以求!

新闻动态
这才是中国最好的瓷器:藏家梦寐以求!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6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17

图片

在大英博物馆Room33,陈列着世界上收集最全、最精美、展览最丰富的中国瓷器,总共有1700多件展品,时间跨度从公元3世纪到20世纪,一些展品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件,它包括中国五大名窑中的全部:汝窑、官窑、钧窑、定窑和哥窑。这些展品是由 Percival David 爵士收集并展出的。Percival David 爵士(1892-1964)出生在印度一个富有的银行世家,他热爱中国,他的中文水平很高,翻译了中国14世纪的文学作品。他的职业让他有机会走遍东亚,在那里他购买了大量的中国珍贵瓷器。他投身于慈善事业,他这些展品第一次展出在故宫博物院。他的很多展品都标有时间,这点尤其珍贵。

图片

汝 窑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大维德基金会与大英博物馆

1952年,大维德将藏品捐赠伦敦大学,成立基金会;2009年因运营压力转交大英博物馆,长期陈列于95号展厅,成为全球唯一按中国文化逻辑布展的海外陶瓷专题展。

2024年,基金会将全部藏品(估值10亿英镑)永久捐赠大英博物馆,标志着私人收藏彻底转为公共文化遗产。

图片

官 窑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收藏的独特来源与历史背景

清宫旧藏的流失与收购

1927年,大维德通过盐业银行购得溥仪抵押的40余件清宫珍宝,包括宋代名窑瓷器和漆器。这些器物多为乾隆御藏,部分刻有御题诗,直接关联宫廷鉴藏史。

这批文物因战乱背景流出,大维德的收购虽被部分学者视为“发国难财”,但也避免了散佚损毁的风险。

2. 全球古董商网络

大维德与卢芹斋、日本山中商会等顶尖古董商合作,并吸纳端方、沈吉甫等中国藏家的旧藏,形成跨文化的收藏体系。

3. 学术研究与文化深耕

他自学中文,翻译《格古要论》,并参与故宫博物院早期展览策划,甚至资助修缮景阳宫,成为首位深度介入中国文博事业的西方藏家。

图片

哥 窑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汝窑:大维德收藏了12件汝窑瓷器,数量仅次于台北故宫(21件),包括刻有乾隆御题诗的汝窑碗、葵口盏托、三足奁式炉等。全球已知传世汝窑仅89件,其藏品的完整性与多样性堪称奇迹。

官窑与哥窑:通过盐业银行购入的清宫旧藏中,官窑、哥窑瓷器占比近半,许多带有乾隆御题诗,直接关联清宫鉴藏传统。

图片

钧 窑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大维德的收藏不仅是个人品味的体现,更是中西文化碰撞、战乱文物流散与学术研究的缩影。其藏品以“御窑体系”重构了中国陶瓷的美学经典,但也折射出殖民时代文化遗产归属的复杂性。

对于藏家而言,这些瓷器是“梦寐以求”的顶级珍品;对于历史学者,它们则是解码中国艺术全球影响力的关键密码。

图片

定 窑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开元内部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